最残忍生日蛋糕,孩子当场被吓哭……
▲ 点击上方 “晓敏青春说 ” → 点击右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之前看过一个令人特别窒息的新闻。孩子生日当天,本以为可以收获惊喜,结果却被结结实实地惊吓到了。在爸爸拿出蛋糕的那一刻,孩子还是很开心的,可等他打开盒子,却彻底崩溃了。只见蛋糕上赫然写着:“地球一日不毁灭,你都要去做作业。”上面还立着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看到这样一个蛋糕,孩子显然是被吓坏了,当场就大哭了起来。而父母看到这一幕,却觉得很好笑,特意拍下照片发到了网络上。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我想,此时此刻,这应该就是孩子内心最大的感受了吧。他也许不会表达,但他一定深有感触。在多年的一线咨询中,我发现许多父母都是很难做到与孩子共情的。孩子究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意什么、害怕什么,做父母的根本不了解,也不去了解。但他们会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思维认知去判定孩子的需求,并对此深信不疑。比如上文中的父母,给孩子准备的生日蛋糕,不可谓不用心良苦。他们会觉得,督促孩子好好学习,是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即便孩子不愿意,父母也不能马虎大意。但成年人和孩子的世界,从来都是不一样的。父母所关注的,好像永远都是那个未知的将来。我们会本能地恐惧孩子将来考不上好的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过不上好的生活……因此我们才会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怕他懈怠,怕他学坏,怕他脱离自己的预期。但孩子却远比我们活在当下,也远比我们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对于孩子来说,能在过生日的时候吃到一口小蛋糕,收到一份小礼物,再没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事了。可就连这种简单纯粹的快乐,都已经成为了奢侈品。类似这样的“闹剧”,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上演。而一次又一次的对抗拉扯,也逐渐在双方心中形成了两个刻板印象:孩子觉得父母根本不爱自己;父母觉得孩子实在太不懂事。隔阂便由此产生。许多父母,对孩子充满期许,但那些期许里其实多少是带着私心的。比如希望孩子听话懂事,是觉得这样自己可以更省心;比如渴望孩子考上好学校,是因为自己曾经留有遗憾;比如希望孩子工作体面,是因为这样在亲戚前更有面子……也许在有些父母看来,这样的小心思无可厚非,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孩子却能清晰地感受到。曾有一个孩子这样告诉我:父母对我的所有关心,都是带着条件的。有时候他们会问我玩得开不开心?看起来好像很在乎我的心情。可每次当我兴高采烈地向他们分享喜悦时,他们总是听不了几句就迫不及待地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原来他们根本不在乎我是否开心,只是希望我能好好学习。电视剧《亲爱的小孩》里,有一句台词:“大人们老说小孩子不可以撒谎,他们明明都说爱我,却总在骗我。”我们总说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其实真正不懂的是我们自己。一味地强迫孩子,非但得不到理想的结果,还会扼杀孩子的表达欲和探索欲。我问过很多孩子,为什么不愿和爸爸妈妈说话。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他们太烦了;他们太强势了;他们根本不理解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看过一个故事。在某健身房的走廊里,小男孩趴在地上,打滚哭闹。此情此景,相信大多数的父母看了之后都无法忍受,一定会大声责骂孩子或将孩子直接拖走。但小男孩的妈妈却没有这么做。她和孩子一样趴在地上,让自己的头和孩子的头连成一个水平线,连鼻子也碰到了一起。神奇的是,孩子的哭声渐渐降低,变成了耳语。两三分钟后,孩子和妈妈一起站了起来。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平静又快乐地离开了健身房。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妈妈用爱的智慧巧妙化解。这就是“共情”的神奇力量,而共情的提前,就是爱。只有你发自内心地爱孩子,你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他的感受,担心他的担心。从而真正地理解他、接纳他。优质好课免费领取已添加过晓敏老师助理的家长可联系任一助理回复关键词“资料”领取未添加过的家长请扫下方二维码领取《亲子沟通,青春期父母必修课》《父母早知道,让孩子远离抑郁》《青春期网络成瘾10大因子自检表》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